成都家电回收产业如何迈过“生死劫”
政策扶持倒计时
来自成都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优惠自2010年9月7日在成都启动以来,截至7月4日,全市家电“以旧换新”销售数量近40万台,实现销售金额15.59亿元。随着夏日家电销售旺季的到来,废旧家电成为多家“以旧换新”回收、拆解企业争抢的香饽饽。然而,今年12月31日,家电“以旧换新”的试点将结束,原先通过补贴等政策扶持建立起来的正规销售、回收、拆解渠道将面临严峻挑战。
如何保护好初步建立起来的回收拆解体系?如何在国家政策扶持停止后建立长效机制,实现网点、市场、企业的无缝对接?
空间有多大?每年230万台报废量
家电“以旧换新”自2010年9月7日启动以来,成都市商务局流通产业处副处长李玉萍就一直关注各项数据的波动,她得出的结论是:“‘钱’景明显,且四面开花。”——截至7月4日,全市家电“以旧换新”刺激销量近40万台,回收旧家电42万余台,回收金额781万余元,发放补贴资金6594万元,“在拉动消费的同时,培育起本土的从销售到回收、拆解的产业链,意义重大。”
然而,成都最大的民营家电回收企业万家福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强却是有喜有忧。通过国家扶持,万家福获得了回收认证资格,已在全市布局7家回收网点。如今万家福已准备向省内二级城市布点。但忧心随之而来:“以旧换新”政策剩余不足半年,没有补贴后,市民还有没有“以旧换新”的积极性,还会不会把废旧电器卖给正规回收站?撒下去的网还能不能捕到鱼?任强心里没底。
想“捕鱼”的当然不止万家福一家。任强介绍,成都已有20多家受认证的回收企业,而成都全市的家电报废量预估是每年230万台。“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迎来家电报废高峰期,届时数量更加庞大惊人。
成都市再生资源行业协会会长孙小平认为,建立规范、成熟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是一个国家和城市的责任。“我国面临的石油、矿产资源缺口越来越大,必须重视再生资源的利用。”他表示,废旧家电可以提取有色金属、稀贵金属、塑料、玻璃等,不仅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还将有利于减少原生资源的开采和消耗。
消费者不知往哪儿送正规企业却“吃不饱”
面对“230万台”的诱人“钱景”,正规回收、拆解企业却“吃不饱”。
成都市商务局民生服务处处长扈静春6月在金堂调研,年底即将投产的长虹电器废旧家电拆解生产线让她连连感叹:“该生产线的年拆解量可达140万台,但厂方估计能拆解40万台就很不错了。”
这并非产能严重闲置的个案。彭州仁新电子废弃物资源再生利用(四川)有限公司是全省获得认证的3家拆解企业之一,公司5条拆解线年拆解量达3万吨,但目前连1/2的量都达不到,原因就是收不到货。
任强说,成都20多家受认证的回收企业,但总共回收量也才40多万台。
废旧家电去了哪里?回收和拆解两个环节都困惑无比。“补贴的效率偏低让企业缺乏积极性。”李玉萍介绍,成都市的家电“以旧换新”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六个中心城区虽然加快审核的进度,但由于工作量大,家电补贴率只有54.27%,“销售企业垫付补贴资金,有损企业的积极性。”
此外,记者在随机采访中还发现,“不知道家电的报废年限”和“不知道把废旧家电往哪里送”成为大家的普遍疑惑,这也使得很多人家里有数台废旧家电囤积,也没有处理掉的意识。
孙小平表示,市民对资源回收再利用意识薄弱也是原因之一。在日本和欧美,电器一旦进入报废期限,市民会主动上交,“但我们身边的大部分人,觉得只要电器不坏,都可以持续使用。”
借力再生资源网点期望建立长效机制
“废旧家电的收集量越大,产业就越好做。”扈静春告诉记者,不论是面对即将到期的补贴政策,还是“吃不饱”的困惑,应该重点研究和探讨回收网点、市场、企业的无缝对接,通过更好的互动让已初步建起来的产业链良性发展。
李玉萍表示,为刺激消费者参与家电“以旧换新”,成都市商务局已多次牵头主办现场收旧和领取补贴等服务。此外,“家电回收网点应该大力借助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扈静春说,成都自2006年被商务部确定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立试点城市,通过5年来的建设,已在全市建成18个再生资源市场和1530个社区回收网点,2010年回收量达136万吨,交易额36.53亿元。
扈静春表示,家电回收站点规模小、连锁程度低,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而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大量回收,也有成功范本,“苏宁电器通过成熟的配售物流系统,让回收也变得便捷,半年来已在全省回收旧家电超过70万台。”
此外,“废旧家电从垃圾到资源的跨越,还需要政策来填平中间的鸿沟。”孙小平表示,补贴政策到期后,可否考虑设立相关的“基金”或建立“园区制”为企业减负,“废旧利用,循环经济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环境,如果成本全部由企业承担,可能会让刚刚建立的产业链停滞。可考虑将重点企业进行园区化管理,统一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
任强则充满期望地表示,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已明确指出,制造商有义务对废旧产品回收再处理,国家给予废旧电子产品回收业政策上的扶持,“如果生产企业卖出一台机器即向基金缴纳一部分费用,这可以成为国家补贴政策停止后,真正让产业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
来自成都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优惠自2010年9月7日在成都启动以来,截至7月4日,全市家电“以旧换新”销售数量近40万台,实现销售金额15.59亿元。随着夏日家电销售旺季的到来,废旧家电成为多家“以旧换新”回收、拆解企业争抢的香饽饽。然而,今年12月31日,家电“以旧换新”的试点将结束,原先通过补贴等政策扶持建立起来的正规销售、回收、拆解渠道将面临严峻挑战。
如何保护好初步建立起来的回收拆解体系?如何在国家政策扶持停止后建立长效机制,实现网点、市场、企业的无缝对接?
空间有多大?每年230万台报废量
家电“以旧换新”自2010年9月7日启动以来,成都市商务局流通产业处副处长李玉萍就一直关注各项数据的波动,她得出的结论是:“‘钱’景明显,且四面开花。”——截至7月4日,全市家电“以旧换新”刺激销量近40万台,回收旧家电42万余台,回收金额781万余元,发放补贴资金6594万元,“在拉动消费的同时,培育起本土的从销售到回收、拆解的产业链,意义重大。”
然而,成都最大的民营家电回收企业万家福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强却是有喜有忧。通过国家扶持,万家福获得了回收认证资格,已在全市布局7家回收网点。如今万家福已准备向省内二级城市布点。但忧心随之而来:“以旧换新”政策剩余不足半年,没有补贴后,市民还有没有“以旧换新”的积极性,还会不会把废旧电器卖给正规回收站?撒下去的网还能不能捕到鱼?任强心里没底。
想“捕鱼”的当然不止万家福一家。任强介绍,成都已有20多家受认证的回收企业,而成都全市的家电报废量预估是每年230万台。“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迎来家电报废高峰期,届时数量更加庞大惊人。
成都市再生资源行业协会会长孙小平认为,建立规范、成熟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是一个国家和城市的责任。“我国面临的石油、矿产资源缺口越来越大,必须重视再生资源的利用。”他表示,废旧家电可以提取有色金属、稀贵金属、塑料、玻璃等,不仅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还将有利于减少原生资源的开采和消耗。
消费者不知往哪儿送正规企业却“吃不饱”
面对“230万台”的诱人“钱景”,正规回收、拆解企业却“吃不饱”。
成都市商务局民生服务处处长扈静春6月在金堂调研,年底即将投产的长虹电器废旧家电拆解生产线让她连连感叹:“该生产线的年拆解量可达140万台,但厂方估计能拆解40万台就很不错了。”
这并非产能严重闲置的个案。彭州仁新电子废弃物资源再生利用(四川)有限公司是全省获得认证的3家拆解企业之一,公司5条拆解线年拆解量达3万吨,但目前连1/2的量都达不到,原因就是收不到货。
任强说,成都20多家受认证的回收企业,但总共回收量也才40多万台。
废旧家电去了哪里?回收和拆解两个环节都困惑无比。“补贴的效率偏低让企业缺乏积极性。”李玉萍介绍,成都市的家电“以旧换新”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六个中心城区虽然加快审核的进度,但由于工作量大,家电补贴率只有54.27%,“销售企业垫付补贴资金,有损企业的积极性。”
此外,记者在随机采访中还发现,“不知道家电的报废年限”和“不知道把废旧家电往哪里送”成为大家的普遍疑惑,这也使得很多人家里有数台废旧家电囤积,也没有处理掉的意识。
孙小平表示,市民对资源回收再利用意识薄弱也是原因之一。在日本和欧美,电器一旦进入报废期限,市民会主动上交,“但我们身边的大部分人,觉得只要电器不坏,都可以持续使用。”
借力再生资源网点期望建立长效机制
“废旧家电的收集量越大,产业就越好做。”扈静春告诉记者,不论是面对即将到期的补贴政策,还是“吃不饱”的困惑,应该重点研究和探讨回收网点、市场、企业的无缝对接,通过更好的互动让已初步建起来的产业链良性发展。
李玉萍表示,为刺激消费者参与家电“以旧换新”,成都市商务局已多次牵头主办现场收旧和领取补贴等服务。此外,“家电回收网点应该大力借助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扈静春说,成都自2006年被商务部确定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立试点城市,通过5年来的建设,已在全市建成18个再生资源市场和1530个社区回收网点,2010年回收量达136万吨,交易额36.53亿元。
扈静春表示,家电回收站点规模小、连锁程度低,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而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大量回收,也有成功范本,“苏宁电器通过成熟的配售物流系统,让回收也变得便捷,半年来已在全省回收旧家电超过70万台。”
此外,“废旧家电从垃圾到资源的跨越,还需要政策来填平中间的鸿沟。”孙小平表示,补贴政策到期后,可否考虑设立相关的“基金”或建立“园区制”为企业减负,“废旧利用,循环经济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环境,如果成本全部由企业承担,可能会让刚刚建立的产业链停滞。可考虑将重点企业进行园区化管理,统一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
任强则充满期望地表示,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已明确指出,制造商有义务对废旧产品回收再处理,国家给予废旧电子产品回收业政策上的扶持,“如果生产企业卖出一台机器即向基金缴纳一部分费用,这可以成为国家补贴政策停止后,真正让产业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